武岡至靖州(城步)高速公路變更環評報告書擬批復公示
經審議,我廳擬近期對《武岡至靖州(城步)高速公路變更環境影響報告書》進行批復,現就項目環評相關情況予以公示5個工作日。如有意見,請在公示期內向我廳來信來電進行反映。
聯系地址:長沙市萬家麗中路三段118號 郵編:410014
聯系電話:0731-85698067
聽證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自公示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可對以下擬作出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批復決定提出聽證申請。
武岡至靖州(城步)高速公路 |
|
建設地點 |
邵陽市、懷化市境內 |
建設單位 |
湖南省高速公路集團有限公司 |
環境影響評價機構 |
湖南天瑤環境技術有限公司 |
項目概況 |
一、我廳曾以(湘環評〔2011〕236號)對《湖南省武岡至靖州(城步)高速公路環境影響報告書》予以批復。之后由于高速路網的規劃需要,對設計方案進行了補充設計。我廳又以(湘環評〔2013〕221號)對《湖南省武岡至靖州(城步)高速公路調整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予以批復,批復的建設單位為湖南省交通運輸廳規劃辦公室。現根據原建設單位湖南省交通運輸廳規劃與項目辦公室和湖南省高速公路集團有限公司申請,本項目建設單位變更為湖南省高速公路集團有限公司。該項目于2014年12月底開工建設,2017年12月底建成通車。項目實際建設與原環評批復相比,橫向位移超過200米的長度累計47.936公里,占原主線及城步支線線路里程83.541公里的57.38%。依據《關于印發環評管理中部分行業建設項目重大變動清單的通知》(環辦〔2015〕52號)有關要求,項目屬于重大變更,需重新報批環評文件。本變更為補辦環評手續,2020年5月14日邵陽市生態環境局依法進行了行政處罰。 二、項目全線位于邵陽市和懷化市境內,線路總長84.443km,其中主線全長72.107km,途經城步苗族自治縣、綏寧縣、武岡市和通道侗族自治縣,變更后線路主線起于城步縣西巖鎮,接洞新高速城步支線,經茅坪、梅溪、關峽、綏寧南、寨市、樂安鋪,止于通道縣杉木橋,與已建的懷化至通道高速公路相接;城步支線全長12.336km,起于主線梅溪,經蔣坊、清溪,止于城步縣城北。另設四條連接線總長19.698km,其中清溪連接線2.362km,關峽連接線4.873km,綏寧連接線7.575km,武岡機場連接線4.888km。主線及城步連接線采用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主線起點(K0+000)至梅溪互通(K19+900)段為100km/h,梅溪互通(K19+900)至終點為80km/h,城步支線為為80km/h,路基寬度為24.5m。設4條連接線工程,清溪連接線采用二級公路標準建設,設計速度60km/h,路基寬度15m;關峽連接線采用二級公路標準建設,設計速度40km/h,路基寬度10m;綏寧連接線采用二級公路標準建設,設計速度60km/h及40km/h,路基寬度15m/10m;武岡機場連接線采用二級公路標準建設,設計速度60km/h,路基寬度12m。變更后全線共設橋梁10656.25m/43座,隧道6431m/7座,涵洞146道,通道95道,互通式立交8處,服務區2處,收費站5處,隧道管理站1處,養護工區1處。全線采用瀝青砼路面。本工程變更后總投資67.6億元,環保投資5277萬元。該工程符合《湖南省高速公路網規劃》(修編)。變更后評價范圍內新增的綏寧縣蝦子溪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項目的綏寧連接線設置的桐木溪大橋橋位位于蝦子溪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下邊界的下游60米)、湖南綏寧花園閣國家濕地公園均為本項目建成運行后新增敏感區。項目主線穿經湖南綏寧花園閣國家濕地公園的保護保育區,已取得了湖南省林業局對《關于審查武岡至靖州高速公路符合湖南綏寧花園閣國家濕地公園總體規劃的請示》的復函,武岡至靖州高速公路屬于原國家林業局批準的《湖南綏寧花園閣國家濕地公園總體規劃(2013-2020)》中擬建項目,符合該總體規劃。工程全線涉及生態保護紅線,湖南省自然資源廳國土出具《關于武靖高速涉及生態保護紅線有關情況說明》中已將項目涉及的生態保護紅線區域(除位于綏寧花園閣國家濕地公園范圍內部分外)納入全省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方案。根據湖南天瑤環境技術有限公司編制的環評報告書分析結論和邵陽市生態環境局、懷化市生態環境局的預審意見,在全面落實環境影響報告書及本批復提出的各項環境保護措施后,工程運營對環境的不利影響能夠得到緩解和控制,我廳原則同意該工程變更。 |
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
(一)按環評報告要求,營運期對聲環境預測超標的敏感點路段采取聲屏障、綠化、預留環保資金等措施確保敏感目標滿足相應環境功能區標準要求。加強沿線敏感點的噪聲跟蹤監測,并根據監測結果及時增補完善降噪措施。配合有關部門合理規劃沿線土地使用,線路兩側噪聲超標范圍內,不得新建學校、醫院、療養院及集中居民住宅區等敏感建筑。 (二)嚴格落實水環境保護措施。完善服務區、收費站等沿線服務設施的污水處理設施,生活廢水經處理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一級標準后外排至周邊溝渠。 (三)完善施工生產區、取土場、棄渣場等臨時工程的生態 恢復措施,避免水土流失和生態環境破壞。 (四)嚴格落實環境風險防范措施。進一步完善石江坪巫水大橋、梅口巫水特大橋橋面徑流收集系統及應急事故池,加強設施管理,設置警示牌,禁止將事故廢水排入巫水和湖南綏寧花園閣國家濕地公園范圍內。編制全線突發事故應急預案,報當地生態環境部門備案。 (五)其它要求仍按湘環評〔2011〕236號和湘環評〔2013〕221號文件執行。 |
公眾參與情況 |
項目建設單位作為公眾參與調查主體,分別采用現場張貼公告、網站公示、報紙公示、發放調查表等形式開展公眾參與工作。 |